服務熱線
18539578519
據《紅旗渠志》記載,在紅旗渠修建過程中,先后犧牲了干部、群眾81名,其中年齡最大的60歲,年齡最小的只有17歲。而其中有一個人,沒有一個人不為他的故事所感動,這個人就是吳祖太。
吳祖太,1933年出生,他的老家是河南原陽,小時候家里窮,便跟著父母一路討飯到了鄭州。我們會說,苦難是一所最 好的大學,從小就受盡苦難的吳祖太,立志勤奮好學,考入了河南黃河水利學校,畢業后,分配到了新鄉水利專署工作。在1958的時候,他主動要求調到了林縣水利局。當時林縣正在興建一些小中型水利工程,來到林縣之后,他二話沒說,馬上就投入到了這些水利工程的勘測和設計當中,當時他是跑遍了林縣的山山水水啊。而吳祖太有一個未婚妻,是淇縣的一名小學教師,名叫薄慧貞,是一個非常俊秀的姑娘,經常來林縣看望吳祖太,由于吳祖太是家里的獨子,所以家里一直想早早的把他們的婚事給辦了,可是吳祖太實在是太忙了,最后是在1959年春節,薄慧貞來林縣看望吳祖太時,兩個人才在林縣舉辦了婚禮。大年初一剛結婚,初五的時候,吳祖太就又回到了工作崗位上,妻子薄慧貞也返回了淇縣,兩個人在一起也僅僅是四五天的時間。
紅旗渠當時開工,吳祖太肩負起了勘測和設計的重任,每天帶著測量小組,白天在山崖上測量,晚上回到工棚里要對每一張圖紙進行詳細的核算。一天晚上,吳祖太忽然接到了一個通知,說:“吳技術員,地委讓你馬上到地委去開會,匯報紅旗渠的情況。”吳祖太說:“這么忙,我哪里顧得上啊,換個人去不行嗎?”“不行,點名讓你去,車都備好了。”吳祖太一聽車都備好了,意識到事情非同小可,因為當時基層是沒有車的。于是馬上就收拾東西跟著來人走。
直到上車之后,來的這位同志才告訴他說,原來是他新婚不久的妻子,在學校組織的一次公益活動中,為了搶救一名過鐵路的小學生,不幸犧牲了。回到家之后,吳祖太守著妻子的尸體一天一夜,一口飯不吃,一滴水不喝,跟他一起去的同志說,吳祖太當時哭都沒有眼淚。可是紅旗渠離不開吳祖太,在料理完妻子的后事之后,他就又返回了紅旗渠工地。
從那以后,他就成了紅旗渠工地上最忙的一個人,白天在實地測量,晚上在工棚計算,沒日沒夜的干活,終于拿出了紅旗渠工程的第一張圖紙。當時楊貴老書記還為他舉辦了一個簡易的慶功會,目的也是為了能減輕一點吳祖太內心的傷痛。可是慶功會正熱鬧時,吳祖太卻不見了,楊貴帶著幾個人,四處尋找,最后是在他居住的席棚里找到了他,一米八幾的大小伙,硬是把自己的身體塞到了桌子和床的縫隙,在那偷偷的哭,幾個人把他架起來,他再也忍不住:“我對不起慧貞啊,人家給我寫了那么多的信,我一封都沒有回過,有的甚至連拆都沒有拆開,總想著見了面,好好的陪人家說說話,當面賠不是,可沒想到,竟成了永別。”
1960年3月28日,山西省境內的王家莊隧洞開工。一天傍晚,大家下工吃飯時,吳祖太剛剛盛好一碗飯,便聽到回來的工友說:“吳技術員,向您反映一個情況,我們手工的時候,發現這個隧洞的頂端出現裂縫了。”吳祖太一聽,剛剛盛好的飯放下就走,老司務長一把拉住了他,“不著急,先把飯吃了再去。”吳祖太一邊走一邊說:“沒事,一會兒回來我再吃,隧洞頂端出現裂縫了,趁著現在天還早,我得趕緊去看看,不能讓大家明天頂著危險去上工。”可是誰都沒有想到,吳祖太剛剛進洞十分鐘,塌方發生了,大家伙跑過去的時候,濃煙還沒有散去。等找到他時,大家說他非常安詳,靜靜的,像睡著了一樣。
吳祖太,犧牲了。他的生命就這樣,定格在了27歲。縣委當即決定,要把烈士的遺體,送回他的老家,原陽。可是由誰來執行這個艱巨的任務呢?當時,水利局的一個干部,劉合鎖主動承擔起了這個任務。劉合鎖和吳祖太生前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,劉合鎖還經常開玩笑說:“老弟,你怎么年紀輕輕的本事這么大啊。”說起來,兩個人個頭相仿,年紀也差不多,要是光從背影上看的話,還真分不出你我。在回原陽的途中,劉合鎖的心情就非常沉重。在吳祖太犧牲之前,1958年,吳祖太的姐夫,由于在公安部工作,在一次執行任務時因公殉職。1959年,吳祖太的妻子,新婚不到一百天,為了搶救小學生,也犧牲了,如今,兩位老人唯 一的兒子,吳祖太,又犧牲在了我們的紅旗渠上。三年時間,三位至親的人去世了,兩位老人能承受這么大的打擊嗎?見到兩位老人以后,怎么開口啊?
等到劉合鎖鼓足勇氣踏進吳祖太的家門時,兩位老人已經早早的等在那里了。吳祖太的老母親,也許是因為悲傷過度,一把拉住了劉合鎖,端詳了老半天,說:“孩子,你回來啦?”劉合鎖的眼淚奪眶而出。老媽媽拉著劉合鎖的手,對在場的所有人說:“誰說俺的孩子回不來?誰說俺的孩子回不來?你們看,這不是俺的孩子回來了嗎?”劉合鎖再也忍不住,撲通一聲跪在地上:“爹,娘,我就是你們的兒子,孩子不孝啊。”兩位老人與劉合鎖抱在一起,失聲痛哭,在場的人無不潸然淚下。
在料理完吳祖太的后事之后,劉合鎖就向林縣縣委打了電話,匯報了情況,并且談了自己的一個想法,那就是認吳祖太的父母為自己的干爹干娘。他的這個想法得到了縣委領導的大力支持。從那以后,劉合鎖就把自己當成了吳家的一個親人。等到劉合鎖走的時候,兩位老人緊緊的拉著他的手,說:“孩子,你一定要回來,一定要常回來看看啊!”劉合鎖一再向兩位老人保證說“爹,娘,你們放心吧,我一定會常回來看你們的。”汽車發動,回頭再看,透過汽車后面的塵霧,兩位老人還久久的站在原地不肯離去。回過頭來,劉合鎖的眼眶又一次濕潤了。
從那以后,劉合鎖每年都要到原陽幾趟,帶上一些林縣的土特產,一家人在一起歡聲笑語,其樂融融,直到兩位老人去世,劉合鎖親自披麻戴孝,先后安葬了兩位老人。
在我們今天看來,是紅旗渠把他們連接到了一起,所以我們說,紅旗渠不僅是冰冷的一條渠,它有著鮮活的人情,有著深厚的親情。